退休教师 樊青莲
当年运城卫校的校园文艺活动中,有一组“铁三角”,那就是宋秦生、樊青莲、马骏。这三位都不是登台的表演者,而是参加各种文艺比赛的组织者。排练中,三个人既有分工,又有合作。宋老师主管节目的策划和编导,我负责挑选演员、组织排练,马骏是助力,他年轻有活力,哪头有事他随叫随到。
上世纪七十年代,在运城卫生系统流传着一个顺口溜:“地区医院的态度、防疫站的饭,卫校的节目不能看。”但从1979年在咱们学校举行的全省卫校第一届文艺汇演,运城卫校荣获团体一等奖之后,情况就彻底改观了。
1984年元旦,在临汾举行的全省卫校第二届文艺汇演。出发前,领队乔宝瑛副校长要求大家统一着装:军大衣、蓝套装、黑皮鞋,学校不配备,自己想办法。当咱们的演职员从火车上走下来,在站台上整队时,把接团的人都“镇住”了。参演单位集体用餐,每顿饭后,咱们的师生都帮助食堂工作人员打扫卫生。那天,咱们第一个节目领唱的第一句还没唱完,台下就响起热烈的掌声,五首歌曲联唱,博得六次掌声。结果咱们卫校荣获团体一等奖,宋秦生老师和马骏编写的独幕话剧《上班之后》获优秀创作奖。演出回来,高志诚校长亲自到火车站迎接,凯旋的师生把高校长团团围。ざ、兴奋的热力把寒冬的夜晚烘焙得暖暖的。
第一个教师节前,时任校长王庆孝和马骏以孙瑞文老师的事迹编写了话剧《人梯》,不仅成为学校庆祝教师节的一个亮点,还应邀到军分区礼堂公演,地区有关部门领导观看并给予高度评价。
在历次地市级以上文艺比赛中,学校常邀请文艺团体的专家协助创作、编排指导。说来可笑,一次演出后,我陪同乔校长到文工团给李井岗老师送去一支钢笔,算是对他为咱们演出的歌剧《缅怀白求恩》作曲的酬劳与感谢了。再说句王婆卖瓜的话吧:饰演白求恩用的假发,是我用马海毛线织的,地区文工团的化妆师说:“这假发做得比我们团里买的还像真的。”举这两个例子是说,那个年代学校经费紧张,能省一点是一点儿。
在迎接正规赌足球的软件五十年校庆之际,写下这篇短文,用一种青春怀念另一种青春,五十年的变迁,我们的记忆深情绵长。